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整理10篇)

时间:2024-03-27 来源:收集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特点。

2、能独立识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课外学习所得,展示与同学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

1、课堂小练习。

2、生字认读卡片。

3、“辩论会”的活动主题牌。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六组词语的共同构词特点:重叠形式相同;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1、请学生自由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哪些相同之处,再读读这些词语,注意把握这些词语的朗读节奏。

2、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粗粗细细──()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自由练读四组同偏旁的字,说说每一组中的字有哪些相同之处。

⑵读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这些字词的意思。

⑶通过组词的形式,认读记忆八个生字。

⑷采取多种形式巩固识记。

2、我会填:

⑴看题目,说说这道题要我们干什么。

⑵仔细读读每一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⑶独立完成练习。

⑷四人小组交流互改,有不能确定正误的,提出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

3、我会读:

⑴自由练读。

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懂得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

⑶提出不懂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

⑷交流该怎么来读这首诗,再自由练读。

⑸赛诗会──年谁读得最好。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十分”说话。

3、能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国王为什么选中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红笔、奖励学生的小五角星、在黑板上画好一个开满鲜花的花盆和一个空花盆以及一个田字格。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拿出你们做的绿豆实验看看、说说。

一、观看黑板简笔画,导入新课

1、示简笔画(一个开满鲜花的花盆和一个空花盆)揭题。

师击掌:小眼睛,看这里,你们喜欢哪幅图?(生说喜欢开了花的花盆)

师:我们都喜欢开满鲜花的花盆,可有一个国王却被一个空花盆吸引住了,(板书:空花盆)更喜欢一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板书:手捧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课文。(板书:29)(多媒体播放课题)

2、齐读课题二遍。

3、这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板书:雄日)

二、认识花盆宝宝,快乐学字

1、借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个要求:借拼音认真读课文;圈出课后的生字多读几遍;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一标。(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2、反馈:演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12个生字),我们来喊出这些花盆里的生字宝宝。指名一排排读,再齐读。

师:你发现什么?(后鼻音、平舌音的字等,重点“盛”)

演示多媒体课件:(4个前鼻音、2个后鼻音、2个翘舌音、1个平舌音的字)。归类齐读。

演示多媒体课件:(去拼音的字)去掉它们的帽子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指名读12个生字再齐读)

演示多媒体课件:(花盆、挑选、宣布、十分、发芽、规定、盛开、一丝、表情、煮熟)我们来做游戏,给生字找个小伙伴,读对了花盆会开出美丽的花来。(学生开火车读)

3、写字(我发现你们的嘴巴都很会读书,现在再来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示多媒体课件:田字格的“分”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部位。(上八下刀)

(2)怎样写得好看?(结构挨紧,四边留地方,写在田字格正中)表扬学生真会观察,真细心。(奖励小五角星)

(3)在田字格中范写:左上格撇,右上格捺,横折勾在横中线上,横中线和竖中线交点上起笔写撇。

(4)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分”字。描红一个,写两个,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5)在幻灯机下展示写得不够好的字,用红笔纠正,再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感悟

1、我们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读读看,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听听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一评)

2、理解“继承人”的意思:就是要继承王位的人,要做国王的人。

四、观察插图,感读第二自然段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3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意境,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认识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

3、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古诗有很多,比如我们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就会想到(李白的就《静夜思》),那么李白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杜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这首《绝句》。

二、解诗题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古诗的题目,绝句其实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话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那你数一数,这首古诗应该属于哪一种?

三、认识作者

师:那大家对杜甫了解多少呢?我们一起再来补充一些杜甫的相关知识吧!(补充诗圣诗仙诗豪等知识)

四.精析古诗

1、读通古诗,纠正易错字

重点纠正“独”“鸳”“鸯”三个字

2.读出节奏

先由学生自己划分节奏,教师纠正,学生自由

练习。

3.分析大意

(1)从“迟日江山丽”这句诗中你看到了什么?“迟日”是什么意思?“丽”是什么意思?

(2)这些都是作者看到的,那作者闻到什么?气味是谁送来的?春风是什么感觉?

(3)美丽的春天还吸引了很多小动物,是谁呢?它们在干什么?

4.总结感情

作者都对春天什么感情?(喜爱、赞美)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4

课前解析

《羿射九日》脉络清晰,故事性强,讲述羿射九日的经过,语言平实,易于理解,全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塑造了羿高大英勇的形象,赞美了他为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二年级上册已经学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关注课题:神话是经过了“想象”的加工,成为了“神化”了现实生活,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反映了当时的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关注课文:既要引领学生体会羿的形象,又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要素即学习默读,不指读。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讲述故事,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关注生字:本课形声字较多,如“稼、窜、值、滋、熔、裂、箭”都是形声字,声旁和字的读音都有一定关联,在识字中复习形声字构字规律,并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生字。“稼”读作四声,在“庄稼”中读轻声。

本课需要重点指导点的书写:“觉”第二笔是点,切勿写成竖,运用对比记忆法区分“学字头”和“小字头”;“类”上半部分的“米”最后一笔是点,切勿写成捺;“艰”的“又字旁”第二笔是点,不是捺;“炎”的上半部分“火”最后一笔是点,下半部分“火”最后一笔是捺,需要区分。

关注词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借助图片理解教抽象的“光明、苦海、生机”,借助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艰难、炎热、花草树木”。

教学目标

1、认识“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会写“东边、光明”等18个词语。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会写“东边、光明”等18个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故事导入,引起兴趣: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大禹治水》,哪位同学能简单的讲一讲这个神话故事呢?

预设: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他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

2、猜谜游戏:我们的国家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你们知道哪些呢?

出示课件1:

3、引入本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跟太阳有关的神话故事。(板书:后羿射日)

4、提出问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出示课件2:

预设:羿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射日?羿是怎么射日的?羿射日为什么留一个?

5、引导进入课文: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得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意图:复习《大禹治水》后进行神话猜谜,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复习上学期学的神话故事,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围绕课题提问,关注核心内容,引发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出示课件3:

2、同桌互读:相互纠音、正音。

3、检查初读效果,再读课文

(1)认读第一组词语出示课件4:

①回归课文,再读课文:这些词语出现在课文的哪里?请你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②想象画面:读了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艰难)

(2)认读第二组词语出示课件5:

①回归课文,再读课文:这些词语出现在课文的哪里?请你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②想象画面: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勇敢)

(2)认读第三组词语出示课件6

①回归课文,再读课文:这些词语出现在课文的哪里?请你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②想象画面: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生机)

4、通读全文:生字词读得很准确,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再读一遍。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左右结构生字“值、艰、此”出示课件7:

(1)引导观察,发现规律:观察“值、艰、此”左右部分的宽窄,有什么发现?

预设:“值、艰”左窄右宽,“此”左右均匀。

(2)教师范写,指导关键笔画:“值”竖压竖中线,三横靠左不靠右。“艰”捺变长点,竖提压竖中线。“此”左边最后一笔是提,竖弯钩在竖中线右侧。

2、学习上下结构生字“觉、类、害、炎”出示课件8:

(1)引导观察,发现规律:仔细观察“觉、害、类、炎”上下部分,有什么发现?

预设:“类、炎”上窄下宽,“觉、害”上半部分要写扁一些。

(2)教师范写,指导关键笔画:“觉”第二笔是点,写在竖中线上。“类、炎”上半部分都要写在上半格,并且上半部分最后一笔都是点,千万不要写成捺。“害”的第七笔竖要写到竖中线上,而且要连着最下面的“口”字。

四、回归课文,夯实字词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表格出示课件9:

五、板书设计

羿射九日

艰难勇敢生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2、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朗读课文

1、排火车读词语出示课件10: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课文结构,根据表格提示试讲故事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找一找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羿射九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出示课件11:

预设:第1-3自然段:起因;第4-6自然段:经过;第7自然段:结果。(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交流:组内练习借助表格提示讲故事出示课件12:

设计意图:长而复杂的故事,给出“扶手”,教给学生与之前学过的不同讲故事方法:表格结构图讲述法,即运用表格内容提供故事发展的线索,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精读细节,感悟神奇

1、教师示范讲述故事:要讲好这个故事,不但要记住大脉络,还得“说清小细节”。

2、小组讨论,感悟神奇: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和同学交流神奇在哪儿。

3、分享神奇在哪

(1)起因(第1-3自然段)

①第1自然段:课文开篇介绍了很久很久以前世界的样子,你觉得哪里神奇呢?

预设1:海上能生长大树,是怎么长得啊?扶桑树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13:

预设2:太阳怎么站着的,他有腿吗?底下的九个太阳干什么呢?出示课件14:

预设3:两轮车是什么做的,不怕太阳烧坏它吗?这辆两轮车是怎么跑的?是马拉着跑吗?出示课件15:

预设4:十个太阳每天轮换,如果他们都出来会怎样?都不出来又会怎样?

出示课件16:

②第二自然段:这十个太阳和你们想到一起去了,果然一齐跑了出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课件17:

②第三自然段:十个太阳都跑出来,大地可遭了秧,人类生活非常艰难。

出示课件17:

(2)经过(第4-6自然段)

①借助动词想象羿射九日的画面:请同学们圈出描写羿动作的词语,想一想羿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18:

②体会太阳的“害怕”:面对如此勇敢无畏的羿,最后一个太阳是什么心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他害怕极了?出示课件19:

③引导理解:羿为什么没有射下最后一个太阳?请大家读一读。出示课件20:

(3)结果(第7自然段)

①教师导读: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空中只有一个太阳了,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自己读一读。出示课件21:

②与第2自然段对比读:请同学们把前后两段文字进行对比,你想对羿说些什么?出示课件22:

四、借助表格,完整生动地讲故事

1、小组活动:根据表格内容,四人小组合作,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

2、讲述故事,同学互评

3、总结:神话故事从古流传至今,是因为中国神话故事蕴含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五、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1、《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采用表格的形式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根据表格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神话故事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对劳动创造的颂歌,对坚忍不拔、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等英雄精神的赞美。课后推荐学生课后读一读这些神话故事。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5

【教材分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认读字词

2.分节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朗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

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研读“雷雨前”

⑴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a.乌云满天,天昏地暗b.树不动,蝉不叫

c.狂风大作,蜘蛛逃走d.电闪雷鸣]

⑵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云层厚)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云层很低)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什么?(一点风也没有)“蝉一声也不叫”呢?(因为空气中湿度大,蝉难以发出声来,说明天气闷热。)

③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风刮得猛)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风来得很快)

④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为什么逃走?(因为它在网上坐不住了,这也说明风刮得猛烈。)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⑤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⑶有感情地朗读。

3.研读“雷雨中”

⑴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⑵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①为什么用3个“哗”?(这是象声叠词。通过雨的声音,形象地说明雨势很猛,一开始就下得很大。)该怎么读这3个“哗”?

②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因为树、房子被雨水笼罩着,人们隔着雨幕看它们,所以看不清。这也说明雨下得很大。)

③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雷雨慢慢变小的。)

⑶有感情的朗读: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3.研读“雷雨后”

⑴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太阳出来;彩虹出现;蝉叫;蜘蛛回网;青蛙叫起来。]

⑵“天亮起来了”与前文中的那句话对应?(与雷雨前第一句对应,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理解:“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这一句讲人感觉空气清新,因为一阵大雨,冲刷了空气中的灰尘,带走了空气中的热量,使人感到清爽、凉快、舒服,这与雷雨前的天气闷热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⑷美读这一段。

5.汇报交流,欣赏评价

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⑴“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⑵“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⑶“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⑷“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6.再读课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越来越亮越下越大越()越()

一动不动一声不响一()不()

2.你一言我一语

①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②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③()了,()也()了。

3.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绿油油红艳艳___________

4.读读说说。

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_______越_________越_______。

5.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四、课后延伸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2.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3.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或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18雷雨

雨前: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雨中:越下越大--→渐渐小了--→空气清新

雨后:太阳--→彩虹(雨过天晴的美丽景象)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6

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默读课文,理解描写安培专心计算的句子。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熟读课文,认识生字,会描红书写。

重点:识字写字,把课文读通顺。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问: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黑板两个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二、自读课文,检查。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检查:

逐段指读课文,读顺句子。

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带拼音和不带拼音的词语)

想想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小组内说说记忆生字的方法。

3、全班交流。

采用比较法记住考——竖

考——老

竖——坚

4、描红

四、作业

1、写习字册

2、比较组词

竖()考()培()粉()

坚()老()倍()纷()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课文。

2、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专心

过渡:安培是怎样专心研究的呢?

2、指名读第二段。

1)说说安培专心思考的有关内容。

2)说说“好象”能不能少?为什么?

3)指导朗读:在读这一段时,应该突出哪些词语?为什么?

板书:思考只顾往前走

各自试读,互相听读,提出意见后再读。

3、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应怎么读呢?请大家自己朗读体会。

1)引导分清两个层次:从心算到在“黑板”上演算。

2)讨论这一段应怎么读?(高兴)

指名读,评议。

3)比较:心算、计算、演算。

4)女生齐读第三段。

4、过渡:安培正在专心地演算着,忽然“黑板”动了起来,他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

1)找出写他专心计算的句子,男生有感情地朗读。

2)默读课文,想象他当时的情态,同桌练习表演。

3)两人表演。

5默读第五段,我们读到这里,也知道了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安培是怎样研究科学的?

齐读第五段。

三、作业

默读课文,练习讲这个故事。

板书:14“黑板”跑了

专心

思考只顾朝前走

演算在“黑板”上

跟着“黑板”走

不是......而是......

聚精会神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亲近大自然的愉快。

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发兴趣。

小朋友,夏天到了,池塘里荷花开了,大大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多可爱呀!今天我们来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板书课题,读题。)谁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生字:戏、穿、伞、柄、眨、游、蝈指名说一说,你在读书前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本课词语,学生自由读,四个人小组读。

5、把句子读给同桌听。

6、检查,分节指名读。提醒注意“凌、柄”是后鼻音,“穿、眨”是翘舌音,“伞”是平舌音。

7、指名读全文。

8、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

教学过程自我假减

9、再读课文,要求:不指着读,不出声音,边读边想,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0、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指导生字。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齐读。

3、找朋友游戏

游戏

4、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些字?

5、学生描红。

6、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以及田字格中的生字。

2、抄写生字,各组词一个。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二、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指名领读。要求:领读的读准了就跟着读,读得不准就举起手帮助他纠正。

2、夏天到了,“我”真想变成什么呢?

二、指导精读,体会课文内涵

1、第一节。

(1)指名读,谁来了?出示挂图,夏天小姐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看图说话)她热情地问“我”什么?

过渡:“我”想变点儿什么呢?

(2)指导朗读第一节。

2、第二节。

(1)学生自读,“我”想变成什么呢?

(2)男生读前半句,“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子的,“雨滴”落

在“一片绿叶”上是什么样子的。

(3)女生读后半句,“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游动是什么样子。

(4)边看图边想象:雨滴“睡”在绿叶上,小鱼“游”到小河里,它们心里会怎么想?“我们”看到这些景象,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第二节。

3、第三节。

(1)学生自读。

(2)小组讨论:为什么“我”又想变成“一只蝴蝶”“一只蝈蝈”?(可运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充分展开想象)

(3)指导朗读第三节。

4.第四、五小节。

(1)指导读第四节。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一边读一边回忆夏天天空的景象。出示夏夜的画面,突出“眨眼的星星”和“弯弯的新月”。

“我”为什么想到“变”成星星和月亮呢?联系第二、三小节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我”的感受:想把自己变成身边可爱的事物(雨滴、小鱼、蝴蝶、蝈蝈),面对宁静的夜空,产生遐想,心里充满了新奇、美好的向往。

过渡:当“我看见小小的荷塘”时,最终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2)自读第五节。

大屏幕放映出池塘里荷叶的画面。

说说画面上荷叶的样子以及自己的感受。(理解“一柄大伞”“静静地……举着”。)

为什么把“荷叶”比作“一柄大伞”?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池塘里荷叶的可爱。

“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就是因为荷叶样子的可爱吗?(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在交流中深化认识,体会荷叶不仅美丽,还能给小鱼、雨点带来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节。

三、配乐齐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1、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你也来做一个小诗人,学着课文写

一写,还可以配上图。

教学过程

3、找描写夏天的诗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呦,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麽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记得你的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夸奖自己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互相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麽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互相读这句话)

交流二: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麽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麽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神情)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嗷,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交流三:(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麽可说的,他没有什麽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麽也没有说,这是为什麽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话的时候会是怎麽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麽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麽发现。

2、交流反馈:

3、(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三个妈妈——,胳膊都——了,腰也——了。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麽?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真想有人来帮忙)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假如是你拎着这麽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麽?

朗读提高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麽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5、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麽表现呢?

(1)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外一个孩子跑到妈妈面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麽发现?(水很重)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麽呀?想说些什麽?(学生自由交流)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麽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麽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麽?

你觉得该怎麽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麽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板书

三个儿子

妈妈儿子

既聪明又有力气翻跟头

唱歌好听极了唱着歌

没有什麽特别的接过、提着走了

只有一个儿子

孝顺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底”、“刨”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以“书”导入1师:(板书:书)请同学们看黑板上写着什么字?你都见过什么?(给书加引号,板书:最大的)

2、这个课文题目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齐答:书。

说说见过的书。

齐读课题

发现课题带引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阅读提示: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词)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小朋友读读这些生字词呢?

(2)开火车读生字词。

(3)(出示地质勘探队员的图片)认识地质勘探队员是做什么工作。

字理识字:岩、印

实物识字:册

反义词识字:厚,你能说说什么厚,什么薄吗?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识字:痕。

给“煤”找朋友。

出示课文中川川问的那些问题,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变魔术认识“刨”字。学了这么长时间,我们来放松一下,老师给大家变个小魔术。(依次出示“泡”、“饱”、“跑”、“抱”、“炮”、“袍”字)说儿歌,你也给“刨”字编个顺口溜吧。

说一说: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理解“宝藏”的意思。

(4)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刨”“底”,小朋友,请你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写时要注意什么?

2.小朋友,你能把带有这个笔画的字写好吗?

请你田字格里写一遍。

3、反馈、评议

自由朗读课文。

指名领读生词

开火车读生字

看图片

能说出相册、集邮册。

说一说

说带“痕”的词语

组词。

找、读川川问的那些问题。

认读生字。

抽生回答

说一说

发现问题,回答。

练习书写。

评议

三、朗读课文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比比那组读得好。

3、读儿歌:川川去爬山,认识了地质勘探员。勘探员叔叔本领强,能把岩石当书看。

一册一册细细翻,厚厚的“书”里藏宝藏。

雨点的脚印叫雨痕,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煤炭铁矿哪里藏?刨根问底是好样!组长分工,合作读课文。

赛读

指名朗读儿歌,了解课文内容,巩固生字。

四、总结

通过学习,咱们把一篇长长的课文读成了一句话,这是一本最大的“书”,下节课,咱们要翻开这本书,去探索其中的各种奥秘。

认真听

板书设计

最大的“书”?

刨底

中午放学了,我和几名同学一起回家,我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位阿姨的芹菜掉了,我赶紧走上前去,把芹菜见捡了起来。旁边的人都夸我是个好孩子。有人说:“这孩子真好。”还有人说:“现在这样的孩子很少见。”我心里美极了。然后,旁边的同学生气地说:“你为什么要捡?”我争着说:“我为什么不能检?”“本来我想捡的。”看吧,好事人人都可以做,我们俩不就是个例子?我们俩争着做好事,是不是只得你学习?我希望你也多做一些好事,向雷锋同志学习吧。也做一个见义勇为的好少年吧。

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一位老奶奶过了马路。

下午,我去新华书店看书。出了家门,我蹦蹦跳跳一路小跑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我们学校西边的十字路口。当我正要过马路时,突然看见一位老奶奶摇摇晃晃地准备过马路,我放慢了脚步,心里想:要不要过去帮帮这位老奶奶呢?嗨!助人为乐嘛,而我又是一名少先队员,应该过去帮帮她。

我连忙跑过去,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我扶您过去吧!”说着两只手扶着老奶奶的胳膊,趁着绿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过了斑马线。过了马路,老奶奶对我说了好几声谢谢!我摇摇头说:“不用谢,老奶奶您一路走好。”说完我又急冲冲地赶向新华书店。

此时我心里觉得很高兴,因为我做了一件好事。

有一个星期天,我学二胡。在公交车上,看到了一个小弟弟在自己的座位上安安稳稳的坐着,这是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上了车,匆匆忙忙的投了一元钱。投完罢,便慢慢地向中间走去,车刚开动,老奶奶一个不稳,险些摔倒。只见那个小弟弟向那个老奶奶晃晃悠悠地走去,拉了拉老奶奶的衣角,用稚嫩的声音像老奶奶说:“奶奶,这里有座,您来坐吧。”说完便用手指了指那个方向。老奶奶笑了笑:“没事孩子,你去坐吧,奶奶站得住。”说完并用手摸了摸那小弟弟的头。这一个温馨的一幕,让我们都看呆了,等回了神,大家都纷纷给老奶奶让座。我急忙向老奶奶那里走去:“奶奶,上那里做吧,我快要到站了。”待老奶奶在那个座位坐下时,我才放心的到下车口站着。

下车以后到现在,我始终都没见过那个小弟弟,也从来没忘过那个小弟弟。现在我的身边也出现了许多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事情,所以,真的好谢谢雷锋叔叔。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10

【教材分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18雷雨》。(板书课题;齐读)

2.大家见过雷雨吗?雷雨有什么特点?

雷雨也叫雷阵雨,雷雨的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大。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自主识记

⑴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⑵巩固识字

①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3.整体感知

⑴范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讲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⑵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第一段(1—3):讲雷雨前的景象。

第二段(4—6):讲雷雨中的景象。

第三段(7、8):讲雷雨后的景象。

质疑:①为什么第3自然段还算雷雨前的景象,不算雷雨中的景象?(雨还没有下。)

②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算雷雨中的景象,不算雷雨后的景象?(雨还没有厅。)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个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整理10篇) 】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整理7篇) 2024-03-27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整理10篇) 2024-03-27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整理16篇) 2024-03-27